CITY  [切换城市]
七星鱼
文 / 爱钓网|15484|1

  七星鱼,又被称为月鳢(Channa asiatica)属鲈形目,攀鲈亚目,鳢科,鳢属。俗称:广东称:七星鱼、山花鱼、山斑鱼、点秤鱼、秤星鱼、星光鱼;广西称:星鱼、张公鱼。形态如斑鳢。

中文学名月鳢  汉语拼音
yuèlǐ
分布区域
广西、江西、湖北等  食性

肉食性鱼类

繁殖期

4~6月

  活动水层
水域中底层
适钓温度 15-28℃  别称七星鱼、孤呆、山花鱼、山斑鱼

1外形特征

七星鱼七星鱼


  头大而宽扁,吻短而圆钝,口大,鼻管粗大,向前伸过上唇。鳞较大,头顶鳞片扩大,但不规则;头侧鳞片也较大。背鳍和臀鳍基部长;胸鳍和尾鳍均为圆形;无腹鳍。体缘黑色乃至灰黑色,腹部灰白。眼后头侧有2条黑色纵带,伸至鳃盖,上带且弯向胸鳍基底;体侧有7-9条尖端向前的“人”字形横带;尾鳍基底有1黑色眼状斑,斑周珠色或为1圈珠色亮点;全身布满珠色亮点,背鳍与臀鳍各有多行珠色亮点,尤以雄性更显著。

2生活习性

  月鳢为广温性鱼类,适应性强,生存水温为1-38℃,摄食水温为12-32℃,生长水温为13-30℃,最佳生长水温为15-28℃。有喜阴暗、爱打洞、穴居、集居、残食的生活习性。喜栖居于山区溪流,也生活在江河、沟塘等水体。性凶猛,动作迅速,为动物性杂食鱼类,以鱼、虾、水生昆虫等为食,在人工驯养条件下,喜食配合饲料和冰冻鲜鱼。初次性成熟年龄为2冬龄,人工养殖的鱼类为1冬龄,相对怀卵量为500粒左右。生殖期为4-6月,5-7月份为产卵盛期,繁殖水温为18-28℃,亲鱼有配对、筑巢、护幼的本能。分布于长江以南各水系,以上游相对较为多见。生长较慢,个体不大,体重一般为250克左右;但营养丰富,肉质细嫩,味鲜美,并有生肌、活血等药用价值,群众喜爱胜于斑鳢,畅销华南、港澳和东南亚地区。月鳢日伏夜出 ,白天潜伏在水草丛中,夜间出来活动觅食 ,其还喜跳跃 ,在流水冲击的环境下会逆流上溯或跳离水面。月鳢对环境适应能力很强 ,当水中缺氧时能将头露出水面借助鳃腔内的辅助器官呼吸空气,不因水中缺氧而浮头死亡,离水也能活较长时间,有利于高密度集约化饲养和活鱼运输。月鳢个体重一般为 100 一 250克 ,最适生长水温15一 30℃,水温降到12℃开始不吃食,冬季寒冷多潜入洞穴或钻入泥层中避寒越冬。 仔鱼孵出2d后即开口摄食外界食物,仔鱼开口饵料为轮虫。随着鱼体的生长,摄食枝角类、桡足类和摇蚊幼虫的比例迅速增加。仔鱼昼夜摄食强度有一定的节律,夜间18~22时摄食强度最大。

繁殖

  月鳢性成熟年龄为1冬龄(指人工培育的亲鱼)。产卵季节为4~9月,不同地区产卵盛期各不相同。适宜水温18~28℃。绝对怀卵量在2000~8000粒之间。卵呈圆球形,金黄色。月鳢一年多次产卵,卵黄内有油球,浮性卵。精巢紧贴鳔的腹面两侧,棕黄色 繁殖季节。 雌、雄亲鱼相互追逐发情,雌鱼排卵,雄鱼射精在卵上,卵聚集成块浮在水面。亲鱼有护卵的本能,直至孵出幼苗。初出膜的鱼苗腹部向上,孵出后第4天能结群游泳,第25天其形态、生活习性与成鱼相同。

3七星鱼和乌鳢的区别

乌鳢

乌鳢乌鳢

  拉丁名:Channa argus

  英文名:Argus snakehead fish

  Northern snakehead

  分类:属鲈形目,攀鲈亚目,鳢科,鳢属。

  俗称:黑鱼、才鱼、乌鱼、乌棒、蛇头鱼、生鱼。

  体形特征:体细长,前部圆筒状,后部侧扁。头尖而扁平,颅顶、颊部及鳃盖上均覆盖着鳞片。口大,端位,下颌稍突出。

  上下颌、犁骨、口盖骨均具尖锐的细齿。咽头上方有一宽大的鳃上腔,能呼吸空气。背鳍和臀鳍基部都很大,

  尾鳍圆形。体色暗黑,体侧有许多不规则的黑色花斑,头侧有2条纵横的黑色条纹,背鳍、臀鳍及尾鳍上都有黑

  色相间的条纹;胸鳍和腹鳍浅黄色,胸鳍基部有一黑斑点。

  生活习性:乌鳢为底栖肉食凶猛性鱼类,平时喜生活在沿岸泥底水草丛生的浅水区,潜伏在水草中等待时机追捕食物,夜间

  有时在水的上层游动。平时游动缓慢,在缺氧的水体中能借助鳃上腔的辅助呼吸器,不时将头斜露出水面进行呼

  吸,而且在喉部上方凹陷处贮藏着一定量的气体。当离开水体后还能存活相当长的时间。冬季在深水处,把身体

  埋在淤泥中越冬,一般很少摄食。春、秋季为摄食旺季,产卵期亲鱼基本不摄食。性凶猛,仔鱼以浮游动物为食;

  幼鱼以水生昆虫、小虾和小鱼为食;成鱼则捕食其它鱼类。乌鳢长至2龄可达性成熟,怀卵量为1.4-3.4万粒。

  亲鱼于5-7月在长有茂盛水草的静水浅滩处繁殖。亲鱼成对地活动于产卵场所,非常活跃,有时还跃出水面。雄鱼

  用口将水草筑成约1公尺直径的“鱼巢”。产卵在宁静的日出之前,先是雌鱼进入鱼巢,腹部向上成仰卧姿势,身

  体缓缓摇动而产卵;随后雌鱼以同样方式射精。产卵后,雌雄鱼一同守在巢的底下,保护鱼卵,防止敌害侵袭。

  2-3天后,仔鱼孵出。仔鱼集群生活于近岸的水草丛中,雄鱼随群保护,待幼鱼长至4-5厘米时,亲鱼不再进行保

  护,幼鱼分散营独立生活。乌鳢生长速度较快,最大个体长可达700毫米,重达5公斤左右。

  分布:乌鳢分布极广,除西部高原地区外,从黑龙江至海南的河川、湖泊、水库、池塘等各种类型的水体皆产此鱼,国外产于朝鲜西、南部。


斑鳢


斑鳢斑鳢

  拉丁名:Channa maculata

  英文名:Taiwan snakehead(不明白为什么要用台湾蛇头这个名字??)

  科目:鲈形目,攀鲈亚目,鳢科,鳢属

  俗称:豺鱼、财鱼、文鱼、生鱼等

  体形特征:一般体长20厘米,体重500~1000克。体近圆筒状,尾柄粗短。

  头长,吻短,略平扁。口大,下颌稍突出,颌具尖齿。头、体均被鳞。

  侧线约在臀鳍起点的上方中断,向下1或2行鳞再沿体侧中部后延。

  背、臀鳍基部甚长,无硬棘。胸鳍圆。腹鳍小,前位。尾鳍圆形。

  体黑灰色,腹部灰白,具众多不规则的大小黑斑。背、臀、尾鳍均具黑色斑纹,胸鳍略黄。

  生活习性: 斑鳢属底栖鱼类,栖息于水草茂盛的江、河、湖、池塘、沟渠、小溪中。斑鳢常潜伏在浅水水草多的水底,仅摇动其胸鳍以维持其身体平衡。斑鳢性喜阴暗,昼伏夜出,主要在夜间出来活动觅食。斑鳢对水质,温度和其他外界的适应性特别强,能在许多其他鱼类不能活动,不能生活的环境中生活。斑鳢能借助辅助呼吸器官呼吸空气中的氧气,所以在极低溶氧的水体中也能生存,只要体表和鳃部保持一定的湿润,即使没有水体,也能较长时间地生活,或脱水数小时运输都不会死亡。斑鳢的跳能力很强,成鱼能跃出水面1.5米,几厘米的鱼种也能跃出水面30~40百米所以在下雨天或流水刺激下,会跃出水面或逆流上溯而逃跑,也可在湿润的草地上靠摆动身体前进,寻找新的生活水源。所以在斑鳢的养殖过程中一定要作好防逃工作。

  分布: 分布于长江以南各水系,包括台湾、海南岛。

  与乌鳢的区别:

  它与乌鳢同属不同种,形态、习性均极相似。斑鳢体呈圆筒形,头部扁平,口裂大,口腔齿尖锐丛生,背鳍和臀鳍特长,体黑,披圆鳞,腹部呈白色或灰白色,体侧有“<”形黑色条纹,有鳔无管,有鳍无棘,有鳃上器官作为辅助呼吸器官,其形态差异为:

  斑鳢的背鳍有软条40~46条,臀鳍有软条28~30条,侧浅鳞41~55枚,体长与尾板高的比为9左右,而乌鳢背鳍有软条47~53条,臀鳍有软条31~35条,侧浅鳞为62~68枚,体长尾板高比为10~11。尾鳍有2-3条弧形横斑。斑鳢与乌鳢头部背面的斑纹也有明显的区别。斑鳢头部纹近似“一八八”形,而乌鳢则为七星状斑块,此外,乌鳢的头形比较尖长,更似蛇头。


南鳢


南鳢南鳢

  拉丁名:

  Channa gachus

  英文名:

  Hamilton

  科目:

  属鲈形目,攀鲈亚目,鳢科,鳢属

  俗称:白边鳢、宽额鳢、大头鱼、马鬃鱼、鳢鱼、黑鱼

  体形特征:体圆筒形,后部侧扁。头大,极宽扁,其宽大于体宽。吻颇短,圆钝。口大,近端位,颌具细齿,前鼻管悬垂过上唇。体被鳞,头部鳞大,且不规则。侧线断折。胸鳍长;腹鳍甚小;尾鳍圆形:背、臀鳍基部长,边缘呈橙红色。

  生活习性:

  为热带、亚热带暖水性淡水鱼类。喜栖息于水流缓慢的河流、河沟及池塘中。

  适应力强,可以借鳃上腔中的副呼吸器直接呼吸空气,能在混浊或缺氧水体中

  生活.离水经久不死。为凶猛的肉食性鱼类。幼鱼主食桡足类类和枝角类;稍

  大以水生昆虫、虾和小鱼为食;成鱼主食虾和鱼。约2龄性成熟,产卵期4~6月。

  亲鱼有宫巢、护卵、护幼的习性。产卵于水草丛生的岸边。怀卵量约1万粒,卵鲜

  黄色,浮性、卵径约2毫米。生长较慢,个体一般不超过2OO毫米。

  分布:

  分布于云南、广西、广东和台湾省各水系。


4钓七星鱼的技巧

  月鳢是典型的肉食性鱼类,喜吃动物性饲料,鱼苗阶段(体长在4厘米以下)以投喂水蚤、丰年虫、水蚯蚓为主,也可投喂肉糜、蛋黄等。

  1、钓饵

  月鳢也是一种肉食性鱼类,因此垂钓时宜选用荤饵。鱼、虾、蚯蚓、蟑螂、蟋蟀、蚱 蜢是月鳢喜爱的美食。其中蟑螂有光泽,且能发出臭气,是最理想的钓饵。

  2、钓法

  (1)手竿钓法:单节手竿,竿长4米左右,竿梢不宜过软。4磅尼龙鱼线,线长4.5米。 普通中号鱼钩,以倒刺距钩尖稍远为好。活铅砣做坠子,穿在距钩尾5—8厘米的尼龙线上。 由于铅砣落水有响声,颇像陆生昆虫落水的信号,可增强吸引力。不用浮漂,凭手感。投 钩时,在水面抖动铅砣响几下,有鱼必来,来者必食,食必上钩。月鳢食饵快捷,有手感 时,它已将钩饵咬进口内,举竿可得鱼。如手感不强,可观察水面有无冒出水泡。月鳢捕 食独特,边咬食物,边吐水泡,此时可提竿。月鳢有独居的习性,产卵期,在同一钓点如 上钩两条,说明雌雄已上钩,应移动钓点。在非产卵期,一般只能钓一条。

  (2)插竿钓法:俗称“寄钓”,竿长1米左右,竿柄削尖,以利插入土中。4磅尼龙鱼 线,线长1.5米。插竿可备20~30套,装饵投钩后,竿插岸边。投放1小时左右,顺序查竿 收鱼。可早上投放,晚上查竿收鱼;亦可晚上投放,翌晨查竿收鱼。插竿短而多,操作简 便,收效高,缺点是钩饵并吞,影响成活。

  (3)路亚钓法:钓七星鱼我们可以采用钓黑鱼的竿子称雷鱼竿、轮子称雷轮、饵称雷蛙。由于其凶猛、力大且生活的钓场多水草、芦苇、枯枝等重障碍而对钓手的技巧和装备都极具挑战性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路亚爱好者。本文简要介绍一下使用路亚钓法钓黑鱼时的一些技巧。 钓黑鱼选择钓场要选择适合黑鱼栖息环境,多水草、芦苇和枯枝等水下障碍的地方。路亚选择以雷蛙和自进虾等大号软虫为主。如果在密草区,攻水面用雷蛙,攻水下用软虫上德州钓组。标点选密草区中的草洞处,抛饵抛过标点,略停顿后缓慢轻拉到草洞处,如果是雷蛙就点动竿尖使蛙在水面动动停停,黑鱼常常是在蛙停顿的刹那攻击。如果使用软虫德州钓组,入草洞后待软虫落底,下落过程中会有截口,可见松弛钓线拉紧或者钓线横移。

5钓七星鱼常见问题

一问: 七星鱼有毒吗?

  七星鱼是没有毒的,而且营养丰富.七星鱼学名叫月鳢,俗称七星鱼、花星鱼、山斑鱼、点秤鱼、中公鱼等(各地叫法有所不同)属硬骨鱼钢、鲈形目、属鳢科.月鳢是鳢科鱼类中最有经济价值的淡水鱼类,有“鱼中珍品”之称。其营养丰富、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它是高蛋白、低脂肪的美味食品,能养血滋阴益气强身,补心通脉去热补精。并有促进愈合伤口等作用。在东南亚及港澳地区有很高的声誉,被誉为极中补品,同时又是煲靓汤的材料,它有清热解毒、拔毒生机的功效,极为广大群众所喜爱。

二问: 路亚七星鱼用什么拟饵好?

七星鱼俗称:姑呆、山斑鱼、七星鱼、点称鱼、山花鱼、黑鱼、乌鱼、乌棒、鲈鳢等。

  一天中最热的时候,用雷蛙就可以。

相关阅读
1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如钓技钓法、饵料配方等方面)
建议您去话题讨论版块发帖咨询。
精彩图文
暂时没有结果

七星鱼封面图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15484

编辑次数: 1

最近更新: 2017-12-15

热门词条
螃蟹是杂食性动物,主要靠吃海水藻为生,但有时也会吃微生物、虫类等等,视乎种类而定。假如碰巧有更具营养价值的食物出现,螃蟹将会争先恐后的抢食,例如死鱼、死虾、甚至钓客剩余的鱼饵等等。
鲴鱼是一种底栖类鱼种,是黄尾密鲴、细鳞斜颌鲴、圆吻鲴和银鲴这四种鲴鱼的总称。多生活在江河、湖泊等开阔水域底层,平时以底层藻类和动植物碎屑为食,吃口小,对于钓手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鲫鱼,又叫鲫瓜子、鲋(fù)鱼,是垂钓人最常钓的对象鱼,鲫鱼主要是以植物为食的杂食性鱼,喜群居而行,择食而居。鲫鱼分布广泛,全国各地水域常年均有生产,鲫鱼适应能力强,四季都可以进行垂钓,2~4月份和8~
黑鱼,俗称乌鳢[lǐ],又叫乌鱼、蛇鱼等,生性凶猛,繁殖力强,胃口奇大,经常能吃掉某个湖泊或者池塘里面所有的鱼种。另外,黑鱼还能在陆地上滑行,迁徙到其他水域寻找食物,离开水能够存活三天之久。只要钓法正确
鲮鱼,俗名土鲮、雪鲮、鲮公、花鲮,鲮鱼主要分布在珠江水系、海南岛、台湾、闽江、澜沧江和元江等水系,喜栖息于水温较高的地区,低于7℃即开始死亡。鲮鱼是杂食性,在水温15℃至30℃时,食欲旺盛,国内钓友常以
青鱼,又称之为青混、螺蛳青,是国内淡水四大家鱼之一,国内钓鱼人常见的对象鱼。其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的平原地区,长江以北较稀少,这种鱼是一种肉食性鱼类,体型较大,是淡水中为数不多的“巨物”鱼种。因鱼的力
草鱼,又叫混子、鲩(huàn)鱼,喜欢栖息在平原地区的江河湖泊,一般喜欢栖息在水的中下层以及靠近岸边的多水草地带,性活泼,经常成群觅食,是典型的草食性鱼类,也是四大家鱼之一。
翘嘴鱼学名翘嘴红鲌,为广温性鱼类,生存水温0-38℃,摄食水温3-36℃,最适水温15-32℃。其生长迅速,是以活鱼为主食的凶猛肉食性鱼类,苗期以浮游生物及水生昆虫为主食,50克以上主要吞食小鱼小虾,也
鮰鱼,又叫长吻鮠( wéi), 是一种生活在底层的肉食性鱼类,喜欢以小型鱼类和水生昆虫为食。其生长速度较快,最大个体可达到15公斤,又因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成为钓鱼人经常钓获的目标鱼之一。
鲈鱼,别名鲈子、鲈板儿、花鲈等,在中国有四种鱼类都可以被称之为鲈鱼:海鲈鱼、松江鲈鱼、大口黑鲈、河鲈。鲈鱼是一种海水、淡水两栖鱼,以小鱼虾为食物,早春时,游到近海沿岸,在河流人海口的淡水、咸水交汇处觅食